樂山大佛
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

武侯祠景區歷史介紹
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,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,由劉備、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。劉備陵寢始建于公元223年,一千多年來幾經毀損,屢有變遷。武侯祠(指諸葛亮的專祠)建于唐以前,初與祭祀劉備(漢昭烈帝)的昭烈廟相鄰,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并入了“漢昭烈廟”,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。
現存武侯祠廟的主體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間(康熙十一年)重建,享有“三國圣地”之美譽。成都武侯祠現分文物區(三國歷史遺跡區)、園林區(三國文化體驗區)和錦里(錦里民俗區)三部分,面積約15萬平方米。成都武侯祠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,也是成都市一個主要的旅游參觀點。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,以文、書、刻號稱“三絕”的《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》最為知名。
武侯祠大門匾額為“漢昭烈廟”。大門內濃蔭叢中,矗立著六通石碑,兩側各有一碑廊,其中最大的一通在東側碑廊內,唐代“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”,唐憲宗元和四年(公元809年)立,有很高的文物價值,為國家一級文物,因文章、書法、刻技俱精被稱為“三絕碑”。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,書法家柳公綽(柳公權之兄)書寫,名匠魯建刻字,都出自名家,因此被后世稱為三絕碑。
武侯祠景區景點介紹:
大門
匾額為“漢昭烈廟”。大門內濃蔭叢中,矗立著六通石碑 成都武侯祠,兩側各有一碑廊,其中最大的一通在東側碑廊內,唐代“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”,唐憲宗元和四年(公元809年)立,有很高的文物價值,為國家一級文物,因文章、書法、刻技俱精被稱為“三絕碑”。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,書法家柳公綽(柳公權之兄)書寫,名匠魯建刻字,都出自名家,因此被后世稱為三絕碑。 碑文對諸葛亮的一生,作了重點褒評;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,文治武功,并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。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,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,臨刑,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。李嚴與廖立,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,但他們也自甘服罪。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,“聞之痛之,或泣或絕”。這些均屬史實,裴度據史褒評,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,文筆酣暢,使人百讀不厭。諸葛亮之所以為后人所敬仰,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,不利用職權謀私。
劉備殿
二門之后是劉備殿,為單檐歇山式建筑。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,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。據說,他的兒子蜀漢后主劉禪由于昏庸無能,不能守基業,他的像在宋、明兩代幾次被毀,后來就沒有再塑。在蜀漢后主劉禪降魏時其子劉諶到劉備墓前哭拜,殺掉家人后自殺身亡。兩側偏殿,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,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。兩側東、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、武將坐像各十四尊。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,西側武將廊房以趙云領銜。
諸葛亮殿
劉備殿后,下數節臺階(武侯祠低于漢昭烈廟,象征古代君臣關系), 武侯祠內的諸葛亮像是一座過廳,掛有“武侯祠”匾額。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祠堂,諸葛亮生前封“武鄉侯”,死后謚號“忠武”,故紀念他的祠堂稱作“武侯祠”。諸葛亮殿懸“名垂宇宙”匾額,兩側為清人趙藩撰書“攻心”聯:“能攻心則反側自消,自古知兵非好戰;不審勢即寬嚴皆誤,后來治蜀要深思。”的聯文,是頗負盛名的一副對聯,借對諸葛亮、蜀漢政權及劉璋政權的成敗得失的分析總結,提醒后人在治蜀、治國時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,要特別注意“攻心”和“審勢”。正殿中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塑像。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、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,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制作,人稱“諸葛鼓”。鼓上有精致的圖案花紋,為珍貴的歷史文物。大殿頂梁由烏木制成,上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《誡子書》中“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(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,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)。 諸葛瞻及其子尚在綿竹抗擊魏將鄧艾的戰斗中不幸身亡。
劉備墓
諸葛亮殿西側是劉備墓,史稱“惠陵”。由諸葛亮親選寶地,葬劉備于此。 木牌《三國志·先主傳》記載:“八月,葬惠陵”。據《謚法》,“愛民好與,曰‘惠’”,故名劉備墓稱“惠陵”。陵墓中還合葬有劉備的甘、吳二位夫人。劉備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“漢昭烈皇帝之陵”石碑,陵墓建筑 由照壁、柵欄門、神道、寢殿等組成。陵前有規模較小的神道為清代所建。惠陵與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樣亦為坐北朝南,緊鄰在漢昭烈廟與武侯祠西側。與武侯祠之間有紅墻夾道相連。 成都武侯祠的字畫、對聯甚多,其中的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《隆中對》最引人注目。武侯祠還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《出師表》刻石(歷來對此的真偽存有爭議,有一種說法,此前、后兩表實際上是明代士人白麟偽托岳飛之名所書)
南郊公園
“惠陵”西側原為南郊公園,2003年合并為武侯祠園林區。南郊公園原為中華民國國民黨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的墓園,1953年經修整辟為公園,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門、旌忠門、碑亭、薦馨堂、劉湘墓等建筑。武侯祠東側的錦里由武侯祠博物館恢復修建,錦里為清末民初建筑風格的古街。它依托武侯祠,擴展了三國文化的外延,并融入川西民風、民俗,集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于一體,成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點。錦里二期也于2009年春節前開肆迎客,錦里二期大膽將水引入錦里循環,形成“水岸錦里”的新景觀。
平時是60元,學生持學生證可以半價,過年的時候,武侯祠里面都會舉辦廟會,到時候武侯祠門票就是20元,一般是初一到元宵這段時間吧!
蜀繡又叫做“川繡”,與湘繡、蘇繡、粵繡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繡。成都的自然條件使其盛產絲帛,因此蜀繡的制作與生產均“冠絕天下”。
蜀錦是指東漢至三國時期蜀郡,即今成都所織造的錦。其織紋精細、圖案繁華、配色典雅、獨具一格,成為了一種最具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的五彩織錦。常見品種有方方錦、語絲錦、散花錦、鋪地錦、浣花錦等等。
超市和特產店的牛肉干琳瑯滿目,但是真正好吃的卻只有幾種:張飛牛肉,遛洋狗,紅光牛肉。張飛和劉洋狗一般超市都有,紅光牛肉在西藏飯店樓下有賣。牦牛肉干非常不錯,當然價格也稍貴。需要注意的是,燈影牛肉是一種制作工藝,并不是特定品牌。
四川有著充足的水源和優良的水質,為四川出現眾多的名特好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。四川的釀酒業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,歷代匠人運用自已的聰明智慧,釀造出了許多具有濃厚地方物色的名特好酒。這些名酒以其歷史悠久、釀制工藝精良、酒香獨特,自古享有盛譽。
在眾多四川名酒當中,最著名的就要數“五朵金花”了,她們分別是:五糧液、瀘州老窖、綿竹劍南春、全興大曲、古藺郎酒。
成都人愛喝茶,尤其喜歡喝茉莉花茶,它既保留了茶葉的濃郁芳香,又飽含茉莉花的鮮靈清香,入口滋味醇厚香濃。主要有三花牌,碧潭飄雪和敘府的茉莉花茶質量比較好,價位因品牌和種類的不同有所變化,可以到超市購買。
四川豆豉是四川省最具盛名的地方特產之一,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生產歷史。 四川豆豉顆粒松散,色黝黑而有光澤,清香鮮美,滋潤化渣,后味回甜。 四川豆豉是高蛋白質原料大豆釀造的傳統調味品,營養價值極高。
成都的飲食街集中在:耍都、羊式街西延線、科華北路、領事館路、望平街等。
特色菜:棒棒雞、碧綠蝦仁、春蠶吐絲、粉蒸排骨、宮保雞丁、鍋巴肉片、紅油耳片、回鍋肉、火爆腰花、辣子肉丁、麻婆豆腐、水煮牛肉、糖醋雞圓、糖醋排骨、蝦須牛肉、香辣炒蟹、煙熏排骨、魚香肉絲、原籠玉簪、樟茶鴨、珍珠酥皮雞;
小吃:八寶黑米粥、玻璃燒麥、擔擔面、二姐兔丁、夫妻肺片、韓包子、火鍋牛肉粉、火腿雞絲卷、雞豆花、雞絲涼面、雞汁鍋貼、賴湯圓、蓮茸層層酥、龍抄手、玫瑰涼糍粑、青菠面、清湯抄手、三合泥、沙黃蛋角酥、雙味珍珠元子、酥皮雞餃、酸辣豆花、燙面油糕、甜水面、五彩波絲花藍、煙薰鴨子、鐘水餃等。
經過的公交:1、10、57、 82、301、334、335、123、521、901、904路。